BEWARE OF CNY ORANGES FROM CHINA . WORM INSIDE THE ORANGES ....
最近不要吃桔子了啊!
今年四川的桔子遭受了一种寄生虫的灾害,叫柑蛆而且是肉眼能够看得见的寄生虫。光拨开橘子皮还不能看见,要把每个桔子外边的那层皮也拨掉才能看见!
据说政府以每斤几毛钱的价格收购果农手里染病的桔子然后深埋,但还是有财迷心窍的果农偷偷把染病的桔子批发出去了!
所以说现在市场上的川桔要小心!据说华西都市报写了这件事,虽不知道真假,但大家还是注意一下吧
"我长这么大,还没有见过在橘子瓣的肉里隐藏那么多的蛆伢子,真是稀奇……"3日下午,在广元旺苍县嘉川镇鸡鸣山上的果园里,石桥村六组67岁的陈显阳老人对自 己脚下正在作深埋处理的5000多公斤柑橘很是感慨。在老人身后的山坡上,200 多壮劳力和他一样,正在橘园里采摘最后的果实,然后集中堆放,挖坑消毒深埋这些大多 数还泛着青光的果实。
¦撕开橘肉两条蛆虫冒出来
鸡鸣山果园是广元市有名的柑橘园。陈显阳老人把记者带到了一个刚刚采摘完果实的橘园,树上已空空荡荡,不留一枚果实。在一宽、五米长的"葬橘"坑已经挖好,坑的外沿密密麻麻堆放着几千公斤橘子,正在等待运送来消毒的石灰就可以开始处理。在一半青一半黄的橘子堆上,陈显阳随手捡起三 只橘子,外表好好的,没有裂口也没有孔眼,一个一个分开外壳后,粗略一看,也没有什么异样,但当他选择一瓣橘子撕开绯红的橘肉,记者立即看到两条比米粒长的白白的蛆虫爬了出来……
陈显阳说,自己和村里人是9月27日被通知上山采摘柑橘果实的,"树上一个不留,统统由政府收购。摘光、埋光、杀光。"
¦最多一户"埋掉"32万元
"白白的蛆虫学名叫大实蝇,俗称柑蛆。"负责处理病虫害果实的嘉川镇农业服务站站长高鸣胜解 答了记者的疑惑。
高鸣胜说:"柑蛆作为一种寄生虫在果园生存并不奇怪,但像今年这样大面积暴发,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实属罕见。"据高鸣胜讲,最先发现柑蛆的是相邻的尚武镇。随 后县政府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到相邻乡镇展开排查,很快,毗邻尚武镇的4个乡镇发现了较大面积的柑蛆。9月27日,县政府的柑橘大实蝇疫情防控通告发布,根据处置办法,先要将树上成熟、未成熟的果实全部采摘下来,按照每公斤0.30元的标准由政府统一收购,然后深埋、消毒作无公害化处理。
鸡鸣山是嘉川镇上最大的连片果园,经过200多人7天的辛劳,截至3日下午,已经采摘处理了25万公斤。
¦果农将长虫的柑橘深埋
预计还有近3万公斤的果实需要采摘处理。"我们镇上处理果品最多的一户需要埋掉10万公斤柑橘果实,根据去年最低的市价估算,损失将在32 万元以上,目前还在做工作。"
¦1000万公斤柑橘被深埋
旺苍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殷扶炯告诉记者,目前全县需要处理的柑橘类果品超过1000 万公斤,政府将拿出300万元资金进行统一收购作无公害化处理。
殷扶炯说,为了防治疫情,杜绝蔓延,旺苍县指派工商、药监、农业、林业等部门派出专门的人员对全县所有的农贸市场、个体摊点销售的柑橘类果品实行严格监测和检疫,严禁蛆柑上市交易,并严肃查处销售蛆柑的行为。
¦据«华西都市报 »
旺苍柑橘园为什么会大面积暴发大实蝇病虫害?误食了"柑蛆"会不会危害身体?昨日,针对读者关心的问题,记者采访了有关专门机构工作人员。
暴发病虫害管理马虎是重要原因
旺苍县农业局植保植检站站长夏均明说,根据记载,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旺苍曾有三个乡镇出现过病虫害,由于省市组织的专家组采取了严密的防控措施,砍掉发现病虫害的乡镇所有柑橘树,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橘园非常"清净"。
据夏均明分析,这次大面积暴发"大实蝇病虫害"与近年来业主和承包人放松对果园管理有关,不少地方不搞翻土、修枝等冬季清园了,农药喷洒也不到位等是导致病虫害暴发的重要原因。
为了防止病虫害线到白水镇一线划为疫区,严禁该区域柑橘类果实和苗木上市销售、向外调运;特别在东、西两端与其他县区交界的白水、竟成两个木材检查站设立"哨卡",由农业、林业、公安等部门派专人检查;指派工商、药监、农业、林业等部门派出专人对全县所有农贸市场、个体摊点销售的柑橘类果品实行严格监测和检疫。
今年管住了,明后年怎么办,如何做到"长治久安"?据夏均明说,根据已有经验和省市植保专家的会商结论,最好的办法是砍树,砍树后要进行低位嫁接,另外就是改栽其他经济林木。如果选择低位 嫁接,必须一年四季加强管理,根据不同季节翻土、修枝、施肥、撒药,连续3到5年,才能基本保证大实蝇"销声匿迹"。
误食"柑蛆"人体不会有大碍
据广元市农业局植保植检站有关工作人员介绍,大实蝇属柑橘果品寄生虫,具有很强隐蔽性。只有一瓣瓣撕开橘肉,才能发现米粒长短的白色蛆虫,因此,橘柑很容易被误食。
误食了"柑蛆"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?广元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孙文明表示,少量误食柑蛆不会产生什么问题,目前也没有导致疾病的医学报告。消费者在选购柑橘类果品时,要多加小心,尽量不要食用"蛆柑",如有身体不适,应立即就医。
最近不要吃桔子了啊!
今年四川的桔子遭受了一种寄生虫的灾害,叫柑蛆而且是肉眼能够看得见的寄生虫。光拨开橘子皮还不能看见,要把每个桔子外边的那层皮也拨掉才能看见!
据说政府以每斤几毛钱的价格收购果农手里染病的桔子然后深埋,但还是有财迷心窍的果农偷偷把染病的桔子批发出去了!
所以说现在市场上的川桔要小心!据说华西都市报写了这件事,虽不知道真假,但大家还是注意一下吧
"我长这么大,还没有见过在橘子瓣的肉里隐藏那么多的蛆伢子,真是稀奇……"3日下午,在广元旺苍县嘉川镇鸡鸣山上的果园里,石桥村六组67岁的陈显阳老人对自 己脚下正在作深埋处理的5000多公斤柑橘很是感慨。在老人身后的山坡上,200 多壮劳力和他一样,正在橘园里采摘最后的果实,然后集中堆放,挖坑消毒深埋这些大多 数还泛着青光的果实。
¦撕开橘肉两条蛆虫冒出来
鸡鸣山果园是广元市有名的柑橘园。陈显阳老人把记者带到了一个刚刚采摘完果实的橘园,树上已空空荡荡,不留一枚果实。在一宽、五米长的"葬橘"坑已经挖好,坑的外沿密密麻麻堆放着几千公斤橘子,正在等待运送来消毒的石灰就可以开始处理。在一半青一半黄的橘子堆上,陈显阳随手捡起三 只橘子,外表好好的,没有裂口也没有孔眼,一个一个分开外壳后,粗略一看,也没有什么异样,但当他选择一瓣橘子撕开绯红的橘肉,记者立即看到两条比米粒长的白白的蛆虫爬了出来……
陈显阳说,自己和村里人是9月27日被通知上山采摘柑橘果实的,"树上一个不留,统统由政府收购。摘光、埋光、杀光。"
¦最多一户"埋掉"32万元
"白白的蛆虫学名叫大实蝇,俗称柑蛆。"负责处理病虫害果实的嘉川镇农业服务站站长高鸣胜解 答了记者的疑惑。
高鸣胜说:"柑蛆作为一种寄生虫在果园生存并不奇怪,但像今年这样大面积暴发,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实属罕见。"据高鸣胜讲,最先发现柑蛆的是相邻的尚武镇。随 后县政府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到相邻乡镇展开排查,很快,毗邻尚武镇的4个乡镇发现了较大面积的柑蛆。9月27日,县政府的柑橘大实蝇疫情防控通告发布,根据处置办法,先要将树上成熟、未成熟的果实全部采摘下来,按照每公斤0.30元的标准由政府统一收购,然后深埋、消毒作无公害化处理。
鸡鸣山是嘉川镇上最大的连片果园,经过200多人7天的辛劳,截至3日下午,已经采摘处理了25万公斤。
¦果农将长虫的柑橘深埋
预计还有近3万公斤的果实需要采摘处理。"我们镇上处理果品最多的一户需要埋掉10万公斤柑橘果实,根据去年最低的市价估算,损失将在32 万元以上,目前还在做工作。"
¦1000万公斤柑橘被深埋
旺苍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殷扶炯告诉记者,目前全县需要处理的柑橘类果品超过1000 万公斤,政府将拿出300万元资金进行统一收购作无公害化处理。
殷扶炯说,为了防治疫情,杜绝蔓延,旺苍县指派工商、药监、农业、林业等部门派出专门的人员对全县所有的农贸市场、个体摊点销售的柑橘类果品实行严格监测和检疫,严禁蛆柑上市交易,并严肃查处销售蛆柑的行为。
¦据«华西都市报 »
旺苍柑橘园为什么会大面积暴发大实蝇病虫害?误食了"柑蛆"会不会危害身体?昨日,针对读者关心的问题,记者采访了有关专门机构工作人员。
暴发病虫害管理马虎是重要原因
旺苍县农业局植保植检站站长夏均明说,根据记载,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旺苍曾有三个乡镇出现过病虫害,由于省市组织的专家组采取了严密的防控措施,砍掉发现病虫害的乡镇所有柑橘树,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橘园非常"清净"。
据夏均明分析,这次大面积暴发"大实蝇病虫害"与近年来业主和承包人放松对果园管理有关,不少地方不搞翻土、修枝等冬季清园了,农药喷洒也不到位等是导致病虫害暴发的重要原因。
为了防止病虫害线到白水镇一线划为疫区,严禁该区域柑橘类果实和苗木上市销售、向外调运;特别在东、西两端与其他县区交界的白水、竟成两个木材检查站设立"哨卡",由农业、林业、公安等部门派专人检查;指派工商、药监、农业、林业等部门派出专人对全县所有农贸市场、个体摊点销售的柑橘类果品实行严格监测和检疫。
今年管住了,明后年怎么办,如何做到"长治久安"?据夏均明说,根据已有经验和省市植保专家的会商结论,最好的办法是砍树,砍树后要进行低位嫁接,另外就是改栽其他经济林木。如果选择低位 嫁接,必须一年四季加强管理,根据不同季节翻土、修枝、施肥、撒药,连续3到5年,才能基本保证大实蝇"销声匿迹"。
误食"柑蛆"人体不会有大碍
据广元市农业局植保植检站有关工作人员介绍,大实蝇属柑橘果品寄生虫,具有很强隐蔽性。只有一瓣瓣撕开橘肉,才能发现米粒长短的白色蛆虫,因此,橘柑很容易被误食。
误食了"柑蛆"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?广元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孙文明表示,少量误食柑蛆不会产生什么问题,目前也没有导致疾病的医学报告。消费者在选购柑橘类果品时,要多加小心,尽量不要食用"蛆柑",如有身体不适,应立即就医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